一、2016年工作情况
2016年,我局紧密围绕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财政收支稳中向好。
充分发挥财税联动机制优势,加强与国、地税部门联系,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动态和重点税源情况,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加强与经济部门联动,落实各项增收措施,财政收入稳中有进、稳中提质。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3.8亿元,可比增长7.2%,其中市本级收入663.6亿元,可比增长11.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43.7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市本级支出747亿元,同比增长9.5%。同时,通过召开财税工作会议、集体约谈等方式抓支出管理、落实责任;实施“四挂钩一通报”机制,建立财政支出进度与预算安排、转移支付挂钩,库款规模与资金调度挂钩机制,切实加快财政支出进度。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年度预算的93.4%,为近年最高。
(二)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有效。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部署,积极配合制订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所需财政资金。市本级科学技术支出24亿元,加上转移支付区级39.9亿元,全年总投入63.9亿元,重点支持科技企业、科技园区、科技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安排集聚产业领军人才资助、奖励及配套服务经费6.8亿元,支持高层次人才到广州创新创业;落实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工业转型升级、电子商务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智慧广州等专项资金23.9亿元,支持我市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支持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技术创新改造,推进我市新业态加速布局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整合新增安排3.5亿元专项用于设立再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落实中央和省减税清费政策措施,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700亿元(全口径)。一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改革,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落实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政策。二是推行普遍性降费,减免5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停征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育林基金和价格调节基金,扩大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的免征范围。四是进一步降低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率。同时,我们积极争取中央和省支持,7月1日起在我市正式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提升我市国际化水平。积极争取财政部支持,成功申报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
(三)财政体制改革与规划编制有序推进。
按照《广州市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安排,积极主动实施相关改革措施,各重点改革事项进展顺利。
一是研究制订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在走访倾听11个区的改革诉求的基础上,借鉴北京、天津、深圳等国内主要城市做法,结合中央、省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部署,评估和测算营改增改革和增值税收入分成体制调整对区级财政影响,研究加大对常住人口较多、财政负担较重区的倾斜,调动市、区发展的积极性。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关于完善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有关情况的报告》,提出了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改革建议。
二是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了《广州市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改革文件,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关于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市对区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2016年修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预算管理。深入推进“阳光财政”建设,实现了市财政预决算、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以及所有向财政编报部门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的全范围公开。在2016年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排行榜上广州再次名列次席,并在2016年地市级政府采购透明度第三方评估中排名第一。
三是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了《广州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办法》《广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支出管理办法》,完善了我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体系。自2016年起,我市市属国有企业(集团)税后利润上缴比例从20%提高到25%,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按照市属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当年利润收入的20%计8.3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是扎实推进绩效管理改革。印发了《广州市本级试行部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总体方案》,启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绩效目标批复、公开的范围,加大绩效自评的复核力度,并首次聘请第三方机构对绩效自评进行复核,提高绩效评价的公信力。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签订了“推进广州市预算绩效管理”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外力深化预算绩效管理。
五是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研究修订《广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专项资金设立、审核、退出机制,严格控制专项资金规模,逐步实现“一个部门一个专项”的目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数由60项减至21项,资金规模由144.01亿元减至107.39亿元,2017年预算安排100.27亿元。
六是出台财经问责制度。制定并以中共广州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广州市关于加强市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财经问责工作的意见》,规范市直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财经工作行为,防范财经风险。
七是按照广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要求,草拟了《广州市财政改革与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已征求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意见,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
(四)政府性债务管控有效。
印发实施《广州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试行)》,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风险预警机制、应急处置、后期处置等作出明确规定,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广州市政府性债务化解工作调整方案》,债务存量余额和总余额均有效下降。省财政厅核定我市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即审计口径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下同)限额2,367.5亿元,其中市本级1,494.9亿元。据统计,2016年底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075亿元,其中市本级1,272亿元,没有超过省下达限额,债务风险可控。
(五)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以保基本、守底线为目标,逐步加大财政投入,稳步推进民生事业。2016年市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572.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76.7%。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从650元/月提高到840元/月,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从180元/月提高到191元/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政府资助标准从380元/年提高到420元/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人类发展指数广州蝉联全国第一。
(六)财政内部建设显著加强。
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围绕“完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总体目标,实施“两提高一促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水平)。一是优化流程,减少事务性管理,使财政部门从繁琐的收支拨付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编预算和支出后的跟踪管理上,提高财政运行效率。二是用好用活财政资金,做到精准投放,把资金用到实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各部门工作上水平走前列的要求,制定印发了《广州市财政局“两提高一促进”工作方案》,着力建立符合科学管理要求的“一套制度、一套流程、一套标准、一张网络、一个项目库、一支队伍”,促进财政管理工作上水平。与此同时,我局按照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部署,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在完善内部控制“1+8+X”框架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减少交叉,优化财政工作流程,提高财政工作效能。
(七)财政监督全面推进。
按照“收支并重、内外并举、监管结合”的总体思路,推进建立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部门预算监督,继续推进“小金库”“三公”经费的常态化监督工作,对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市外办等多个单位开展了检查。二是深化专项资金检查,组织开展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专项、市鼓励提前报废黄标车奖励资金等专项检查,及时督促有关单位整改检查发现的违规问题。三是开展会计监督检查,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检查与部门预决算检查相结合,对存在资金挪用、虚报预算支出、使用假发票等违法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四是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监管。印发《广州市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复核操作规程》等文件,简化评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153项,送审金额833.49亿元,审减96.92亿元,审减率11.63%。
(八)党建工作扎实开展。
坚持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局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33次,采取领导讲学、专家导学、成员谈学、调查研学“四学并举”的方式,集中学习了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等内容,并通过专家辅导、读书会等形式组织全局党员开展理论学习。二是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印发《广州市财政局党委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实施细则》和《关于开展谈话提醒抓早抓小工作暂行办法》,召开2016年度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定期对“四风”问题进行整治和通报批评。三是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广州市财政“十三五”规划和“两提高一促进”工作要求,把完成本职工作情况作为学习教育成效的主要检验标准,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党建效果转化为发展成效。
二、2017年主要工作计划
2017年,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积极应对经济发展特点,努力把握社会民生需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努力实现六个方面突破。
(一)着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实现新突破。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创新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提升我市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扩大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跨界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二)着力支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在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上实现新突破。
正确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切好蛋糕的关系,把工作着力点放到促转型、增后劲、培植财源上来,努力以财源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以税收增长带动财政收入增长,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带动财政收入质量的提升。抓好结构性减税和财税优惠政策落实,进一步完善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清理工作,努力压降和规范涉企收费,帮助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增强实体经济竞争力。
(三)着力支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的原则,推动健全民生政策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严格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增长,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及保障性住房等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加大市对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各区间财力差距,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
(四)着力破除财政发展 瓶颈 制约,努力在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实现新突破。
围绕建立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长治久安的现代财政制度总目标,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构建地方税收体系,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政府购买服务、非税收入管理等领域的改革,积极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新一轮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按照“成熟一个,理顺一个”的原则,逐步推进重点领域的财政事权划分。推进财政投入方式创新改革,加快完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
(五)着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在财政管理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紧密围绕我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大局,加快完善与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财政支撑体系。加强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合作,加快推进我市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扎实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探索构建在全国可供推广借鉴的改革创新模式。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财政管理全过程,进一步转变观念科学创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统一标准规范管理,加强保密、档案和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等工作,以管理的提升实现发展质量的提升,促进财政管理工作全面上水平。
(六)着力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堡垒作用,努力在党建工作水平上实现新突破。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承担局党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根据局领导分工,制定责任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管控。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抓好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严格执行谈话提醒工作制度,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及时查纠整治“四风”问题。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以弘扬“精筹善治,润政惟民”的广州财政精神为主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凝心聚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