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广州市财政局2020年工作情况和2021年工作计划
时间: 2021-04-21 15:22:23 来源: 本网 浏览次数: -
【打印】 字号:

      一、2020年工作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广州财政工作面临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个减”,防控性增支、逆周期调节性增支、基础保障性增支“三个增”,这“三减三增”,使财政平衡的压力前所未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重视下,全市财政工作克服了疫情及国际经贸形势复杂多变给财政收支带来的叠加影响,最终实现逆势上扬。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1.6亿元、增长1.4%,支出2,953亿元、增长3.1%,是四大一线城市中唯一收、支均实现正增长的城市,为我市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提供了坚强支撑。

  (一)坚持以政领财,切实把政治引领体现到财政工作实践中

  市财政局自觉把财政工作放在中央、省、市的工作大局中去考量,真正将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体现好、贯彻好、落实好。落实“两个维护”上体现政治站位。坚持把落实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财政部门的首要政治任务,自觉同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工作要求对标对表,坚持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履行财政职能、做好财政工作的实效上,保证财政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开展。财政资源配置上体现政治担当。坚持将财政资源向中央、省、市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配置,向推进“双区”建设、“双城”联动等重点领域配置,毫不动摇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上体现政治责任。认真履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领导带头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抓好作风建设,持续整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好作风带好队伍、做好工作,有效推动广州财政改革发展不断前进。

  )多点快速发力,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财政保障机制,建立部门、区域联动机制,在落实政策、筹措资金、创新方法等方面叠加发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保障我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市财政共投入39.3亿元,保障应急医院建设、医疗科研攻关、防疫物资生产、防疫工作者补助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财力支撑。同时,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推动我市“稳增长48条”“暖企15条”等惠企政策落地实施。通过“七减”“五缓”“三免”“两补”“两返”等减税降费返补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难解困。

  )用活用实财税对冲政策,力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积极运用财政部“四个对冲”政策工具,真正发挥了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重要作用,全年分4个批次成功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共485亿元,实现100%支出,使用进度稳居全省前列,保障一大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减税降费政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据统计,全市减税降费超过1,000亿元。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对冲基层“三保”压力。市级财政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区级支出增加8.3%,并将中央直达资金向区分配倾斜,助力各区疫情常态化防控,有效保障了基层运转。截至12月底,广州市共收到中央直达资金72.6亿元,已100%分配至各预算单位和各区;全市直达资金实际支出71.9亿元,支出进度99.1%加强预算平衡,对冲疫情减收影响。一方面,市区两级共同发力,全力挖潜增收,避免收入断崖式下降;另一方面,从严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出三轮预算压减方案,腾出资金专项用于保障年内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需求,以政府过紧日子助人民过好日子。

  )大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牢牢守住重大风险底线。

  将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印发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工作方案。通过开展专项督查、组织应急演练、强化日常监控等手段,控新增、减存量、化隐性,积极稳妥化解政府债务。我市各项债务风险指标均低于警戒线,市本级和各区均没有被列入“风险预警地区”和“风险提示地区”。在财政部及省财政厅通报的各地市法定债务风险和债务风险评定等级结果中,我市风险评定等级均为绿色。我市经验做法被指定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性的前提下,把关注重点更多地转向其绩效性,成为近年来广州财政预算管理领先全国的一大制胜“法宝”。通过抓住“部门整体”、抓好“关键环节”、加强“人大联动”、推进“阳光透明”等改革举措,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公开”的“四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广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特别是绩效管理与人大监督有机结合、绩效信息实现全公开的做法得到了财政部预算司的认可和肯定。

  (六)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市场力量“补短板”。

  在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我市资本市场优势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减轻财政支出压力。规范推进我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落地见效。全市已入库PPP项目26个,覆盖地下综合管廊、市政路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轨道交通等十余个行业领域,涉及总投资777亿元。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支持。引入新开发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技术援助等服务。我市第八人民医院疫情防控项目向新开发银行成功申请贷款1.6亿元人民币。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综合运用政府债券项目资本金放大、政策性银行贷款、城市更新片区综合改造、配建、产城融合等多种方式,充分撬动社会资本,多方筹措资金全力保障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资金需求推进广州交投集团广河高速公路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产品试点,该项目有望成为全国首批试点项目之一,预计募资规模达100亿元,可继续投入我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实力。

  )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立足广州的发展定位和实际,积极向财政部、省财政厅汇报我市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税收优惠诉求,争取相关税收政策在我市实施。完成在南沙实施15%的企业所得税、在我市实施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拨付免税改革等有关粤港澳大湾区税收政策诉求的梳理和论证工作。经国务院批准,国际航运保险税收优惠和启运港退税政策正式落地南沙,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在我市顺利兑现。

  与此同时,我局保密、档案、信访、内保、扶贫、工会、离退休人员服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二、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总书记赋予广州的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使命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深化落实省“1+1+9”工作部署和市“1+1+4”工作举措,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增强中央、省、市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全面落实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统筹做好预算平衡,推动财政良性运行,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具体来说,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抓好开源节流,力争财政收支平稳运行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2.6亿元,增长4%提高税源谋划前瞻性既落实好财税扶持政策,突出对在穗企业的涵养;也要立足前期投入成本、产业成长周期及未来转型前景等因素加强优质企业的引进。认真对标国际大都市的营商环境和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助力打造现代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把打造营商环境与税源涵养联系起来,保障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要增加市属国有企业的贡献。做好2021年国资收益收缴工作,通过资金调入、优化国资预算支出结构,发挥国企稳定经济基本面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国企进一步加大对公共项目的投入,提高市属国企对我市公共事业的贡献度。要加强政府资源统筹。加快推进国有资源资产处置,增强市区土地出让联动效应,增加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活处置,挖掘非税收入增长潜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要用好用活专项债政策。落实“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进一步深挖“7+2”“新基建”等重点领域,发挥债券资金对稳投资、扩需求、补短板的重要作用。要坚持多元投入。通过注资、优质资产注入等方式,支持市属国企做大做强,妥善利用各种融资工具,依法依规积极创新融资渠道,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上发挥“国企担当”作用。放宽民间资本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综合运用政策性基金、城市更新、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各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杠杆撬动功能,吸引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建设。要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大幅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继续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优先保障“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和重点领域、刚性支出。

  )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用足减税降费和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防止弱化政策红利;另一方面要用好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和国际航运保险业务增值税优惠政策,落实好启运港退税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和支持方向,推动形成广州科技创新轴,全力支持加快建设“1+4+4+N”高端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主体;全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投入,全力支持广州实验室、人工智能省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财政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引导基金和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落地生效,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大力推动产业升级。支持南沙自贸片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等产业平台建设,吸引一批高端产业集聚;支持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百济神州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万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加大政府投资与拉动消费。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及工业、交通、教育、住房等重点项目投资,加快5G商用步伐,放宽教育、养老、家政、医疗等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主要做到“三个着力”:着力夯实基本民生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继续加大援企稳岗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提质发展,以技能提升促进稳定就业、带动收入增长;着力打造品质民生,推进幼儿园普惠健康发展,推动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升职教基础能力和办学质量,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资源集中、功能强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二期等;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现代化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支持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着力保障底线民生。加强对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落实对退役士兵、优抚对象等人员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参加社会保险政府资助力度;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对城镇户籍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居住需求实行应保尽保。

  )继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以提升预算能力为核心,围绕资源配置、财力统筹、协同管理等领域重点突破,推动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建立“管理办法+工作规程”的两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预算绩效一体化制度体系,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鼓励各区积极探索预算管理新模式,启动镇级预算绩效管理示范点创建工作,加速提升各区绩效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预算绩效管理与市机关绩效考核的衔接,赋予部门更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各部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重大政策和项目财政立项预算评估机制。对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化项目立项评估之外的拟申请预算资金安排的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立项预算评估,评估结论不予支持的,不得安排预算资金。全面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制定,特别是抓紧完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建立内容完整、标准科学、结构合理的支出标准体系。并根据经济和财力状况,建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不断完善标准体系。高标准抓好“数字财政”建设。目前市财政已组织业务和技术骨干并联合各区选派人员建立了工作专班,确保今年5月实现数字财政系统在我市、区、镇三级同步上线实施。

  )狠抓风险防控,全力确保财政运行可持续。要把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主动仗作为今年全年防风险工作的主线,主要做到“三个防范”: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各级财政要积极筹措资金偿付政府债务本息;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2021年实现全市存量隐性债务余额清零,提前打赢隐性债务化解攻坚战。防范基层“三保”风险。要把“三保”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预算编制要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不留缺口;省、市将结合直达资金管理,对基层“三保”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确保兜牢“三保”底线。防范金融风险。结合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新形势,完善我市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属金融企业董事会建设,着力构建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全力推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推进广州银行、万联证券上市及广州金控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增强企业资本实力,督促企业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六)坚持以政领财工作方向,着力提升党建质量。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属性,始终做到“政”施展到哪里,“财”就跟进到哪里。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跟学、常学、研学、精学,推动理论武装常态化制度化,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见成效。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坚持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结合财政实际创新“自选动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推动全局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两个维护”十二项制度机制;高标准落实新一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强化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实施广州市财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做优做强“财政大练兵”特色培训,完善财政特色培训体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廉洁文化和家风建设,健全落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制度机制,维护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