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深化预算收支管理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试点编制科技创新、医疗卫生领域大事要事保障清单,印发编制方案。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督促相关部门制定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方案,下一步将配合职能部门完善方案。巩固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研究制定广州市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管理办法,将日常监控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确保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增效提质,在已建立的“1+5”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将绩效管理要求嵌入到预算各个环节,提升绩效评价质量。
二、优化财政保障方式,增强综合调控能力
推进财政科研经费改革,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市级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调研,了解科研项目经费落实使用情况和存在的困难,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继续深入推进市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试点,加强对各试点单位的指导,试点单位成功出台激励政策,倾斜保障一线部门、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等的投入;探索开展建设成本与工作量绩效管理系统立项招标方案设计,不断提高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优惠政策,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改革,积极开展调研,帮助企业解决享受退税减税降费政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完善财政制度体系,提升财政管理效能
全面推行村务卡结算,持续推进我市村务卡结算改革,全市136个涉农镇(街)全面实行村务卡结算。健全法治制度体系,起草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等,不断扩大充实公职律师队伍,擦亮“法治财政”品牌。着力构建现代财会监督体系,持续开展市级重点项目“双监控”,推进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会计、评估行业健康发展。
四、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运行风险
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在省财政厅对地方政府法定债务风险评定等级结果的通报中,广州市评定等级为绿色,没有被列入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地区,风险持续可控。加强重大项目投融资方案的审核把关,从源头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强日常监测,坚决制止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发生,全面梳理市、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指导各区严防死守,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