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边拉起防线,抗“疫”中磨砺青春—市财政局青年干部参加境外人员服务专班工作剪影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境外疫情加速蔓延的严峻形势下,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市财政局陈智锋、刘佳川、王晓帆三位青年骨干在组织号召下挺身而出,毅然加入市境外人员服务工作专班,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用青春力量筑起机场口岸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成为了广州“护城人”。
挑战——“我们不抱怨”
收到上级组建境外人员服务工作专班的紧急通知后,广州市财政国库支付中心陈智锋、刘佳川和广州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王晓帆第一时间报了名,任务来得很急,报名当天下午三人参加了培训动员会,第二天一早就奔向了“战场”。
第一个挑战是穿防护装备。防护服、帽子、鞋套、口罩、手套,一样都不能少,穿好戴好就得半个小时。每天的行动时间少则5个小时,多则能达9个小时,他们全程都必须穿着整套厚重的装备,期间不能上厕所、不能进食,这无疑是对生理的巨大挑战。
(图1: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护城人”!——队友在王晓帆的衣服上写下名字。)
第二个挑战是身心的劳累。作为国内三大航空枢纽之一,白云国际机场入境旅客数量庞大,仅3月19日早上,工作专班其中一个小组就转运了近千名旅客。穿着臃肿厚实的防护服在机场旅客送出区近30℃的温度里接送转运,时常还要在大太阳下帮助旅客搬运行李,他们的防护服等不到交接班就已经湿透了。最累的时候,两眼都睁不开,一沾到凳子上竟直接在机场的嘈杂声中睡着了。但他们没有一丁点抱怨,“不管怎么样,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肯定是责无旁贷”。
(图2:一位连续工作多时的工作人员在凳子上坐着睡着了)
陈智锋负责车辆入口的现场调度工作,夜班期间遭遇暴雨降温,又赶上椎间盘旧疾发作,他不时悄悄捶背缓解疼痛,却没有一丝向组长申请调离的念头。用他的话说,“专班期间,接回了过千名归国同胞,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能够在抗疫一线贡献广州财政人微薄的力量,感到非常自豪。”
压力——“我们能克服”
工作中的压力是时时刻刻的。由于入境旅客的不断增多,时常出现拥堵和滞留的情况,为了赢得旅客的理解,工作小组不耐其烦、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解释,提前利用休息时间熟悉最新政策,以便及时在现场做出反应,提高工作效率。
(图3:一位在国外已经二十多年的华裔老奶奶,此次为了子孙回国,很多政策不清楚,工作人员在耐心解答她的问题)
工作之外,压力更多来自于对感染家人的担心和不能陪伴家人的歉疚——
为了方便执行任务,王晓帆在进入专班后搬到了父母家,为了家人的安全,她按照居家隔离标准与他们隔开,单独使用洗手间,独自进餐、起居,每次从机场回家,她都一遍又一遍地对每处衣物进行酒精消杀,尽可能减少家人感染风险。
刘佳川家住大学城,路途遥远,每次执行任务,他都得先开大半个小时的车赶到集合点,再统一坐车到机场。有几次值完夜班回到市区已是凌晨3点多,他担心吵醒家人,在车上坐到天亮才开车回家。3月28日那天是星期六,也是刘佳川女儿的3岁生日,刚好执勤的刘佳川匆匆赶回家时已是深夜,只能遗憾地错过了陪伴庆祝。
尽管如此,他们的脸上仍然散发着光芒:“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做得越多,广州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图4:旅客高峰间隙,工作人员忙中偷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繁重工作)
记忆——“我们永珍藏!”
专班的工作成效一天天显现,从世界各地归来的旅客们大多主动做好了防护,也自觉配合防控工作。组员们的辛勤付出得到充分认可,旅客们登车后纷纷挥手、竖大拇指,表示:“有你们在,很有安全感!”
每日疫情防控数据是三位年轻的财政人最关心的内容,在普通人看来枯燥的数字和图表,对他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忙碌和付出。这段时间里,他们感到自己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长,一个个奋战的日夜将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成为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4月4日上午10点,广州防空警报鸣响,陈智锋、刘佳川、王晓帆同时停下手中的事,驻足默哀。对逝者的绵绵哀思湿润着眼眶,慨然前行的奋斗之志撞击着心口,在这一刻,他们不仅是高举党旗积极抗“疫”的广州财政的一份子,更是疫情中无数不屈不挠的中国人中平凡而了不起的一员。
(图5:4月4日,小组成员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致敬)